安平古堡是台灣最早的要塞建築,是荷蘭人執政時期所建。這見證台灣近400年歷史的古城,因清兵破壞與英國軍艦炮轟炸毀,真正屬於荷蘭時期的遺跡,僅剩古堡前方外城南側城垣的磚牆殘壁、內城半圓堡壁古井、臺灣城殘蹟與百年老樹盤根了。
現今安平古堡內的建物,多為清朝後期及日本時代所建,包含史蹟紀念館、瞭望台與熱蘭遮城博物館,另有軍裝局石碑、古堡石碑、鄭成功塑像及古炮。由售票口進入後,可沿著右側的台階拾級而上,即可見史蹟紀念館,在明治29年(西元 1896年)時,本為日本人以磚砌建蓋的日本海關官舍及宿舍;至1930年時拆官舍改建洋樓,做為展覽場並接待外賓使用;到1975年才又重新整修為展示館。

緊鄰熱蘭遮城博物館旁,即為臺灣城(熱蘭遮城)殘蹟,因為當時並無水泥,因此整座城堡的「紅毛土」,是以糖水、糯米汁、牡蠣殼粉及砂調製,再使用紅磚疊建而成。斑駁的斷垣殘壁上老榕盤根交錯,綠意盎然的枝葉依然茂盛,仍可見古壁上的「鐵剪刀」遺跡,是當時為了鞏固樑壁用的「壁鎖」,預防壁面脫離而用。站在城牆前可想像當年的氣派與壯觀,如今充滿凜然的滄桑感,儘管飽經風霜,依然堅實渾厚。這由歲月累積的洗斂與剛毅,正說著一篇篇關於台灣過去的故事與史蹟。
參考來源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