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治時期,日本人將城垣剷平,改建紅磚平台與日式海關宿舍,荷蘭時的城堡建築幾乎全毀。後經屢次修建,成為今天的紀念館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,國民政府又將該城改名為「安平古堡」,目前保有明清遺跡為南璧古井及外城南壁,高三丈餘,以糯米、糖漿、蚵殼灰三合土混合砌磚而成。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糯米牆,日治時代建紅磚數階之瞭望臺,尚有砲臺遺址上刻「嘉慶十九年仲冬奉敕鑄造臺灣水師協標右营大砲一位重一千五百觔」的字樣。1975年,當地政府另建瞭望塔,可見臺灣海峽及出海口鹽水溪。
目前立於古堡殘跡平台上的洋樓建築是由1930年日本海關宿舍改建而成。1975年,經重新整修後闢為展示空間,分別介紹荷據時期至今的安平歷史和風貌。內容包括:安平廟宇古蹟分布圖、荷人的對外貿易、鄭氏史蹟、鄭荷條約、沈葆楨在臺事略等圖文資料;同時還展有熱蘭遮城、德記洋行、東興洋行、海山館、單伸手民宅等的模型。
參考來源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